第314章(1 / 2)
殿内传来一阵低低的骚动。按照谢均的规定,短竹签总数除以二为反对。这意味着,支持的票数为八十五票,反对票为二十九票。
结果一目了然,议案通过。
随后的日子里,这项称为大政众议的制度在一些次要的政务上试行,百官从最初的惊奇、不适,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议事方式。
他们渐渐发现,那只漆黑的木箱,竟真如太师谢均所言,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壁垒。无人知晓谁投了长签,谁又折了短签。
曾经那些因政见不同而引发的攻讦、报复,似乎失去了最直接的目标。于是,胆子大些的官员开始在议事时,不再只是唯唯诺诺地附和,而是引经据典,陈述利弊。
朝堂上互相攻讦拉帮结派的现象少了,而专注于政务本身,务实讨论的氛围却浓厚了。
就在这股新生的秩序悄然生长之时,一股狂风,正从千里之遥的西北呼啸而来。
这一日,一份来自西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呈上朝堂。
一名负责边疆事务的官吏手持奏章,声音带着万分惊慌:镇西将军韩遂急奏!谢乔起兵,呈席卷之势,攻无不克,已夺取凉州数郡,纠集叛军十万之众,进逼金城!
此言一出,朝堂哗然。
百官交头接耳,惊骇之情溢于言表。
谢乔,这个名字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,如今再度出现,却是以如此惊心动魄的方式!
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谢均。
谢均面沉如水,接过奏章,一目十行地看完,然后将奏章递给身旁的内侍,传示群臣。
谢乔果然贼心不死,当初便该斩草除根!太师,如今妖女作乱,祸乱西北,动摇国本,断不可再姑息!臣请陛下下旨,命韩遂、马腾合兵一处,速速诛杀此贼,以儆效尤!王允按捺不住,猛地从队列中跨出,满面涨红,厉声喝道。
王司徒所言极是!一名武将立刻出列附和,声如洪钟,奸贼人人得而诛之,末将请战,愿提一支精兵,直扑金城,必将此贼首级悬于国门!
臣亦请战!请天子太师下令!
末将愿为先锋!
一时间,朝臣个个义愤填膺,武将更是热血上头,主动请缨。
诸位稍安。就在这鼎沸之时,谢均终于开口。
西凉之地,韩遂、马腾非善类,皆有不臣之心,此二人拥兵自重,诸位可还记得,数年前,他们曾联手入寇三辅,劫掠关中,兵锋直指长安旧都?虽因各自利益,暂时蛰伏,但始终是凉州乃至大汉的祸患。他们相互勾结时,狼狈为奸。相互猜忌时,又各自为政,使得凉州之地常年战乱,民不聊生。
他没有直接提谢乔,反而先给马腾和韩遂定了性。
接着,他话锋一转:谢乔起于西陲,虽名不正言不顺,却搅动了凉州的风云。此乃危,亦是机。吾以为,当务之急,非是耗费国帑,发大军远征,而是应借力打力,使马、韩二人生嫌,自相攻伐,令三方俱伤。
如何使之生嫌?还请太师明示。有官吏立刻追问。
谢均目光投向御座之上:天子可下诏,擢马腾为凉州牧,赐亭侯,加官进爵,令其风光无限,恩宠备至。同时,对上书的韩遂部,不闻不问,置之不理。再命马腾,统领本部兵马,讨伐叛逆谢乔。
太师此计甚妙
,朱儁最先反应过来,忍不住赞叹,马腾驻天水,欲伐谢乔,必定借道金城。韩遂上书求援,非但没有得到一个字的回复,反而眼睁睁看着他马腾加官进爵,手持天子令箭,建功立业,他心中岂能平衡?
一名凉州籍武将眼中精光一闪:韩遂生性多疑,反复无常。金城乃是韩遂经营多年的老巢,他必定顾虑重重。一山难容二虎,他见马腾得了朝廷青睐,风风光光地带兵过来,必定会以为这是朝廷与之联手,要行那假道伐虢之计。
群臣议论纷纷,看向谢均的眼神,已从最初的质疑,变成了深深的敬畏。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谋略,而是洞察人心的阳谋!
此乃驱虎吞狼之计,让他们三方在凉州那片土地上自相攻伐,彼此消耗。
无论谁胜谁负,大汉朝廷都可坐收渔翁之利!
此事关乎边疆战守大计,是非对错,利弊得失,吾一人之言不足为凭。便请诸位同僚,投签公决吧。谢均淡淡地说道。
又一次的投签开始了。
这一次,几乎没有太多犹豫。面对外患,朝臣的意见空前统一。
很快,结果出炉。
赞同者,一百零三票。反对者,仅十一票。
议案高票通过。
金城。
中軍大帐内,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。
阎行一身甲胄破损,脸上血污为净。他跪在帐下,声音里透着一丝不甘,又带着深深的愧疚:主公,末将无能,丢了武威。
主位上,韓遂端坐,脸色铁青。
混账东西!他猛地一拍案几,震得上面的青铜酒爵都跳了起来,酒水洒了一片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